国际汉语系
新闻公告  
本系概况  
师资介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学习园地  
学生风采  
特别推荐  
新闻公告 首页 > 国际汉语系 > 新闻公告 > 正文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23年高级讲习班: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23年高级讲习班: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7月15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23年“高级讲习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本次讲习班以“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由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讲习班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共有来自国内外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参加。西南交通大学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国际汉语系派于爱青老师全程参加了培训,并整理了笔记来分享此次培训心得。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宋永波出席并致辞。开班式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智慧教育分会理事长、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锦红主持。他们都强调了国际中文教育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展现出的创新性和多元性,同时也对推进国际中文智慧教育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育、数字资源建设以及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深度融合学术研究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

开班式后,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砂冈和子开始讲演。第一场演讲题目是《人工智能在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中的角色探讨》,介绍了日本中文教学的现状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展。她结合2023年新兴技术雷达图和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框架图,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变外语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在课堂中应用人工智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等问题。第二场演讲题目是《教育机构经营策略对教育智能化的关键指导作用》,通过研究三所日本大学运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HyFlex)进行初级中文教学,探讨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第三场演讲题目是《教师在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并基于外语互动分析系统和语码转换理论,分析了日本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话语行为,提出了教师应自觉区分训练语言和交流语言,控制多语并用,增加学习者目的语使用机会等具体教学建议。第四场演讲题目是《人工智能在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与互动特征》,通过对中日在线会议中聊天室交流内容的分析,考察了两国与会者在社交网络中的话语选择和互动特征,并探讨了如何将会议发言的激活方式应用到在线课堂教学中。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教授Guy Trainin以《Unleashing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为题,重点讲解了“如何学习新技术”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SMAR和TPACK。首先,他解释了SMAR框架。SMAR是一个用于描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度的模型。它将教学技术的应用分为四个层次:替代(Substitution)、增强(Augmentation)、修改(Modification)和重新定义(Redefinition)。这一框架鼓励教师将技术应用到更高层次,从替代和增强到修改和重新定义,以实现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教学效果。其次,Guy Trainin介绍了TPACK模型。TPACK是一个用于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三个关键知识领域的框架。这三个领域是: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和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这一模型强调这三个知识领域的交互作用,即教师需要整合这三个领域的知识来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在演讲中,Guy Trainin指出一方面需要明确区分帮助教师教学的技术(Pedagogical Knowledge)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技术(Technological Knowledge)。同时,他强调新技术的使用需要考虑必要性、便捷性和高效性。他还演示了在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实用软件和网站,如Nearpod、Mentimeter、Rubistar、Adobe Spark Video等,以展示教师如何综合TPACK模型的三个知识领域来合理应用这些技术。通过这种整合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技术的应用程度提升至SMAR框架的更高层次,从替代和增强到修改和重新定义,从而在中文教育中释放技术整合的潜力。


北京大学教授汪琼在《在线课程设计与运营:教师教学存在感实现路径》的演讲中,从教学存在感的概念、实现存在感的路径和控制工作量的策略三个角度进行了讲解。她指出,教学存在感是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对其学习指导和关注。为实现教学存在感,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用心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演讲中,她结合慕课制作和评审的经验,从设计课程、组织讨论和开展教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教学存在感的具体建议。通过这些具体建议,汪琼鼓励教师在在线课程设计与运营中注重教学存在感的营造,为学生提供更有温度和关怀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教授笪骏在第一场演讲中以《中文二语教学中使用语音识别技术“音写”汉字的二语习得和教学法问题》为题,结合调研结果,重点从普及、经验、态度和实用四个角度介绍了基于语音转换的电写技术在美国高校中的使用情况。他探讨了如何将这项名为“音写”的技术引入中文教学,并呼吁专家学者对“音写”在二语习得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二场演讲以《作为智能助教的ChatGPT》为题。笪骏重点阐释了ChatGPT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智能助手、学习伙伴、智能助教和教师的四种角色,通过具体实例,他介绍了作为智能助教的ChatGPT如何应用于中文教学。ChatGPT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在提供语言学习支持、个性化教学、智能化反馈等方面有着潜在的优势。通过在教学中应用ChatGPT,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为第二语言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性。

结业仪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智慧教育分会秘书长姜国权主持,王锦红做结业发言。王锦红分别总结了砂冈和子、Guy Trainin、汪琼和笪骏等四位教授的授课内容,指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标识,也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创新工具和历史机遇,本次讲习班紧扣国际中文智慧教育主题和先进技术应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及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互动。最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栾剑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体会。

国际汉语系高度重视教师培养与培训,鼓励教师于假期期间积极参与业界组织的各种讲习班或培训班,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国际汉语系


Baidu
sogou